
梁艳 李诗佳 著
ISBN 978-7-5686-0837-4
定价 54.00元
作者简介:
梁艳,女,1979年8月生,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东北林业大学发育生物学博士毕业,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副教授。主要开展红松体胚发生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省市各类科研项目等。
李诗佳,女,1989年6月生,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硕士毕业,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规划设计、乡村旅游规划。
内容简介:
红松是裸子植物门松科松属高大乔木树种,是温带地带性顶极群落—红松阔叶林的建群树种,是优质的用材和坚果生产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由于红松生产上存在生产周期长、种子结实率低、子代优良性状降低等问题导致具优良性状的红松种苗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建立于体胚发生技术的快繁体系可实现红松优良种系的规模化生产,进而满足市场对于红松种苗的大量需求。但红松体胚发生体系普遍存在胚性愈伤诱导困难、体胚成熟率低的问题。在红松体胚发生中胚性愈伤组织的成功诱导是前提和基础,体细胞可否转化成胚性细胞直接决定后期能否成功诱导出体胚,直接关系到体胚发生体系的成功构建。为更好的通过红松合子胚发育过程了解体胚发育的过程,本研究在深入细致的了解红松合子胚发育形态演变过程及激素、分子的调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红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系作为研究平台,开展红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筛选的研究,从组织细胞层面、生理层面及分子层面共同阐释红松胚性愈伤形成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可为深入揭示红松体细胞向胚性细胞转化的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也为针叶树早期胚胎发育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在实践上为提高红松胚性愈伤诱导的可预见性和可调控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红松及其他针叶树种体胚发生外植体的选择和早期胚性愈伤组织的鉴定提供参考。本书可作为林学专业、园林专业、园艺等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研究生选读书籍,也可供相关专业教师与科技工作者参考。
扫码试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