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 锟 著
ISBN 978-7-5686-0830-5
定价 58.00元
作者简介:
钱锟,1986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汉族,吉林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毕业,经济学博士,曾发表多篇CSSCI论文,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国家发改委项目。现任于黑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讲师职称,主讲《金融市场学》、《投资银行学》等专业课程,参与编写《金融学》教材,主持厅级项目和黑金学会项目两项。
内容简介:
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在控制资产价格波动方面发挥作用一直是激烈辩论的主题。大多数决策者在金融危机发生前的共识是,央行应该把重点放在控制通货膨胀和稳定产出缺口上,忽略资产价格泡沫的动态演化,即使后者对物价和产出稳定存在潜在威胁。到20世纪90年代末,关于货币政策的广泛共识已经形成,包括价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以及在目标和操作方面保证信誉和透明度。然而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使得金融体系丧失功能,实体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危机警示人们不再沉醉于大缓和时期各国货币政策的成功,开始重新审视资产价格波动的潜在威胁以及央行是否应该做出事前应对的必要性,以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发生。此外,在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框架下,最优货币政策框架采取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学者们认为宏观经济稳定特别是低通货膨胀本身就可以缓解金融不稳定。在这些模型中,金融市场是完全的,金融中介没有存在的必要性,资产价格由宏观基本面因素决定,金融变量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不起作用。危机发生后人们开始意识到金融摩擦存在对最优货币政策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考虑将金融摩擦引入新凯恩斯模型,货币政策制定需要消除或尽可能减少各种摩擦造成的效率损失。随着我国金融不断深化,房地产市场以及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那么面对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我国央行是否应对资产价格波动做出系统性反应成为了重要议题。本书力图从金融摩擦视角出发,对我国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微观层面分析资产价格如何通过企业以及银行资产负债表影响实体经济,对我国信贷市场金融摩擦的程度进行定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货币政策干预资产价格的政策效果以及成本收益。
扫码试读

购买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