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婷 著
ISBN 978-7-5686-0742-1
定价 52.00元
作者简介:
孙婷,祖籍江苏徐州,生于1971年,现执教于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与俄语教学。学术成果:《苏联乡村小说中的西伯利亚异质空间》《自我叙事,疗治自我》《遮蔽在日常生活下的自我异化》等论文发表在《俄罗斯文艺》《译林》《外国文学动态》和俄罗斯权威文学期刊《旗帜》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近30篇;参编《情系俄罗斯》,出版专著《重返埃及——俄罗斯民族精神探索》。参与省级项目“布尔加科夫创作论”;主持省级项目“‘一带一路’语境下当代陕西文学在俄罗斯的译介与研究”,“维·阿斯塔菲耶夫作品中伦理道德的生态向度”;主持参与校级项目6项。论文《Отражение философии Даосизма в романе "Лавр"》荣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读博期间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奖励。
内容简介:
本书绪论部分梳理了苏联乡村小说的研究现状,指出现有关于生态的研究很少关注个体“我”,以及个体与自我的关系。
第一章“苏联乡村小说的文化语境和生态主题”论述苏联乡村小说秉持“问题”小说创作主旨。作家们以生态主题创作记录现实生活,思考人类生存问题。
第二章“共生、共处、共存的生态理想”分析具体文本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他人/社会和谐共处,人与自我和解共存。探究个体“我”如何与世界及自身建立完整合一的关系。
第三章“背离、疏离、游离的生态危机”从不同角度描述科技革命和工业现代化引发的分离、疏离性、分裂性和对立性,论述个体“我”的生活降格为一种焦虑性存在。
第四章“无根、无家、无‘我’的生态性反思”结合文本说明晚期乡村小说的生态性反思:世界在毁灭,各种关系在破碎,与世界建立联系的个体消亡了。
结语部分指出生态主题创作令苏联乡村小说吸引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读者思考个体存在的方式和生命的意义。
扫码试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