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建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评价方法研究

2024-01-04  点击:[]


                                         韩秀平 李一鸣  著

                                         ISBN  978-7-5686-0871-8

                                         定价   51.00元




作者简介:

韩秀平:黑龙江富锦县人,出生于1979年9月2日,现工作于台州学院,讲师,在读博士后,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4篇,北大核心1篇;已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纵向科研课题3项,参与3项;主持横向课题2项,参与6项。

李一鸣:女,黑龙江省桦川县人,出生于1982年10月3日,于2009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理学硕士。现工作于哈尔滨金融学院基础教研部,讲师。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1篇,北大核心2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两项;主持厅局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教改课题2项,参与厅局级教改课题1项;出版教材两本。


内容简介:

培养创新型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能够有规可循,就能缩短培养过程,提高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从事创新方法、数学建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本书是在相关研究项目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丰富完善后形成的,本书的第1章和第2章给出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有效的课型--“案例型”和“研究型”。结合数学建模的实际背景,两种课型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3章介绍了两种常用数学软件(MATLAB 和 LINGO)的基本使用方法。课堂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融入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内容。第4章展示了实践教学中的部分教案,供教育工作者参考。本书第5章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应用 IAHP(层次分析法)、FAHP(模糊层次分析法)和 Topsis(优劣解距离法)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参与教学改革班级的学生创新能力较强,其综合素质明显优于其他班级学生。其中,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大学生创新能力,克服了传统层次分析法要经过若干次调整、检验、再调整、再检验才能使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的缺点,能够客观、准确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各待评个体的优劣排序;优劣解距离法在科学、可行的前提下,易于计算机实现,便于操作和使用,有较强的实用性。



扫码试读








上一条:人工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解析 下一条:初中九年级英语写作教学指导与综合训练

关闭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黑ICP备09096407号-1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三道街36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