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术语学理论与实践精品选译

2023-10-24  点击:[]





                                             邱碧华 编译

                                             ISBN:978-7-5686-0808-4

                                             定价:139.00元



作者简介:

邱碧华,1968年生于北京。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高级术语师,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国际“术语和本体:理论和应用会议”(TOTh)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术语信息中心(Infoterm)T&SCIT国际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德国科技交流协会德英中术语库中方负责人。法国对华资助项目中方导师。曾经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学习(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师从ISO/TC 37主席、奥地利科学院院士格哈德·布丁教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担任过二等秘书,参与中央和外交部、教育部牵头的多项外交调研。发表介绍西方术语学的中文文章50余篇,多篇英语论文发表于欧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会议论文集。部分英语论文被法国高等翻译学院(ISIT)(现已更名为巴黎跨文化管理与传播学院)收进研究生术语学教材。译著有《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欧根·维斯特)(商务印书馆,2011)、《术语学、知识论和知识技术》(赫尔穆特·费尔伯)(商务印书馆,2011)、《术语学理论与实践》(H.费尔伯、G.布丁)(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22)。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编制语言学学科调研工作。


内容简介:

本部译文集是对“框架术语学”的主要学术思想及其实践进行介绍。“框架术语学”(Frame-Based Terminology,FBT)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术语学的认知方法,它由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著名术语学家和语言学家帕梅拉·费伯·贝尼特斯(Pamela Faber Benítez)教授及其同事于2005年提出。“框架术语学”利用了“框架语义学”(Frames Semantics)的某些理念,以便构建“专业域”(specialized domain)并创建非语言特定的表示形式。这种配置结构的基础是不同语言的专业文本背后所潜在的概念化含义,因此,这种构造有助于人们获取专业知识。在科技领域中,人们使用的专业语言单元大多采用复合名词的形式,而且,这些单元具有特定于这个领域的含义以及“句法价态”(syntactic valence)或者“组合值”(combinatory value)。在科技文本中,这类单元具有较大的密集度,这表明,域特定知识的组成部分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下得到激活。因此,如果想对内容丰富的术语文本有所了解,人们就需要了解具体的“域”(domain)、域内的概念、文本中的命题性关系以及域中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是创建用户可接受的目标语言文本的第一步。所有这些理念都是框架术语学力图实现的目标。框架术语学的方法是:通过综合运用“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的方法,来推导出“域”的概念系统。“自上而下”的方法包括从专业词典和其他参考材料中寻找信息,并辅之以求助于相关领域专家的帮助。“自下而上”的方法则包括从各种语言的语料库文本中提取信息,尤其是提取与“域”相关的信息。21世纪以来,框架术语学逐渐成型,它在西班牙乃至世界术语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2019年,帕梅拉·费伯·贝尼特斯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又将框架术语学进一步发展为“面向翻译的术语学”(Translation-Oriented Terminology,TOT)。现在的框架术语学又融入了现代语言学的最新发展成果,以及认知科学、脑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等多种理论要素,尤其与认知语言学紧密结合,并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





扫码试读





购买链接









上一条:术语学理论与实践名篇选译——经典与现代 下一条:俄罗斯学研究成果外译·第一卷(汉俄对照)

关闭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黑ICP备09096407号-1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三道街36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